发布时间:2025-04-25
发布者: 创始人
浏览量:0次
2025年成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
高起专/专升本(云南)
本卷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三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50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称为(C )。
A.幻想 B.空想 C.理想 D.信念
2.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 B )。
A.本质体现 B.集中体现 C.统一体现 D.必然体现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D )。
A.阶级至上 B.政党至上 C.利益至上 D.人民至上
4.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C )。
A.世界观 B.政治立场 C.理想信念 D.人生观
5.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B )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A.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个人与集团的关系 D.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6.在整个理想体系中,( A )处于最根本、最重要的地位。
A.社会理想 B.民族理想 C.国家理想 D.集体理想
7.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 C )。
A.生活理想 B.道德理想 C.社会政治理想 D.职业理想
8.信念是以( C )为核心的。
A.意志 B.理念 C.理智 D.实践
9.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 C )。
A.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10.人生价值是人们从价值的角度思考人生问题的评判根据和( A )。
A.标准 B.标志 C.目的 D.手段
11.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是( C )。
A.人生观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价值
12.区分无产阶级人生观和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根本标志之一是( C )。
A.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 B.对待人生价值的态度问题
C.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 D.对待生与死的态度问题
23.为人民服务就是为( B )人服务。
A.大多数 B.最大多数 C.少数 D.多数
24.人生观的基本问题是( C )。
A.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关系 B.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25.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 A )。
A.劳动、创造、贡献 B.劳动创造 C.贡献 D.劳动
26.习近平总书记说,( C )的价值观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A.老年 B.中年 C.青年 D.少年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B )。
A.爱国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要解决人们基本行为规范问题的是( D )。
A.时代精神 B.民族精神 C.国民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的概括是( A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自由、平等、博爱、人权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概括是( B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自由、平等、博爱、人权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上的概括是( C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自由、平等、博爱、人权
3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精神境界的( D )。
A.力量源泉 B.精神支撑 C.政治保证 D.精神支柱
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A )为着眼点。
A.时代新人 B.青年人 C.党的干部 D.人民大众
35.( D )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目的和方向。
A.思想修养 B.法律修养 C.政治修养 D.道德素质
36.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称为( C )。
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个人品德 D.个人修养
37.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 B )。
A.外在条件 B.内在根据 C.主观条件 D.客观要求
38.在人的各种综合素质中,个人品德是( A )。
A.核心要素 B.内在根据 C.基本素质 D.基本要素
39.在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守道德操守,自觉自愿地按道德要求行
事的修养方法称为( A )。
A.慎独自律 B.省察克治 C.学思并重 D.积善成德
40.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高度的( B )。
A.自律性 B.自觉性 C.实践性 D.自发性
41.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 B )力量。
A.物质 B.精神 C.政治 D.经济
42.虚心学习,积极思考,明辨善恶,扬善弃恶是道德修养的( B )方法。
A.积善成德 B.学思并重 C.慎独自律 D.省察克治
4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 D )。
A.主观方面 B.保障 C.体现 D.基础
44.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 C )。
A.中心环节 B.保障 C.前提 D.关键
45.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 A )。
A.中心环节 B.保障 C.前提 D.关键
46.中华人民共和国( B )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
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
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A. 年满十六周岁 B.年满十八周岁 C.年满二十周岁 D.年满二十二周岁
47.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 C )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监狱管理机构
48.( A )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
A.十八周岁 B.十周岁 C.十六周岁 D.二十周岁
49.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 B ),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一般民事行为能力人
50.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C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二十年
二、多项选择题(51-6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51.信念是由( ABC )等成分有机融合而成的统一体或“合金”。
A.认识 B.情感 C.意志 D.毅力
5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除了科学性外,还包括( ABCD )。
A.革命性 B.实践性 C.人民性 D.发展性
5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应努力做到( ABCD )。
A.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D.学习工农群众的优秀品质
54.人生的社会价值包含的内容有( AB )。
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D.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机会
55.党的十八大报告以“三个倡导”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即( ABC )。
A.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倡导明理、孝道、忠诚、友善
56.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意义包括( ABC )。
A.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B.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
D.体现着这个国家和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精神追求和基本价值理念
57.提高道德修养自觉性的要求包括( BCD )。
A.进行自我否定与自我批评 B.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约束
C.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D.要有强烈的动机
58.下列对道德修养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 )。
A.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B.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原则
C.高度的自觉性是其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D.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59.法律实施的方式包括( AC )。
A.法律适用 B.有法必依 C.法律遵守 D.违法必究
60.违法由下列哪些要件构成?( ABCD )。
A.违法行为的客体 B.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主体 D.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6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 C )或者( D )。
A.询问 B.罢免 C.逮捕 D.刑事审判
62.有( A )和( B )的年满四十五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A.选举权 B.被选举权 C.参与权 D.平等权
63.遗嘱是要式法律行为,《民法典》规定了( ABCD )形式。
A.自书遗嘱 B.代书遗嘱 C.打印遗嘱 D.录音录像遗嘱
64.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 ABC )。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管理责任原则
65.犯罪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在某个阶段,表现为未完成形态,具体包括( ABC )。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既遂
三、判断题(66-85 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正确的请用字母“T”表示,错误的请用字母“F”表示)
66.理想是个人主观意志的体现。(F)
67.共同理想就是一切时代都共同具有的理想。(F)
68.世界观要回答的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T)
69.人生观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T)
70.道德建设的核心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T)
71.在当代中国,爱国不一定爱社会主义。(F)
72.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社会各种道德体系和道德观念的冲突和矛盾中,自己与自己“打官司”。(T)
73.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T)
74.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可以相互约定的。(F)
7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点强调的是国家的强制力而不是人民的自觉遵守。(F)
76.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是国务院的职权之一。(T)
77.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T)
78.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F)
79.患者征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T)
80.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罚金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T)
81.对于犯罪的中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F)
82.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主要体现是国家富裕。(F)
83.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T)
84.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决定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T)
85.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T)